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才战车道少女-第6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涉及到了豹式坦克火炮上的限制。驻退机需要时间来从不断射击火炮而产生的力量中恢复。每隔几发,火炮便需要停火一段时间。这在高速火炮中并不少见。

当发射炮弹时底盘并未表现出任何不良反应,无论其炮塔所处的如何。

豹式坦克是一辆大型载具,其悬挂系统提供了极佳的稳定性。部分坦克在射击时表现出了多种不良反应,尤其是在向侧面射击时,但那绝非豹式坦克。

机械部件的设计使用寿命为5000公里,但许多零件的磨损速度都大于预期。履带和行路结构有着2000至3000公里的寿命。即便在岩石地形上,履带也很少损坏,然而诱导轮在{恶劣路况下}行驶困难时则可能会发生形变。

动力传动结构的部件(除了主减速器)达到了设计使用寿命。更换传动器需要不到一天的时间。

这些来自实际操作经验的评论,表明了事实上豹式坦克的可靠性在许多方面都可以与美国或英国同期坦克一较高低。【“酋长”笔记:顺带一提,在与汤姆·詹提慈的

通话中,他坚持称事实上当M4雪曼坦克在稳定性上有着巨大的声誉时,没有任何书面证据能够证明这一点。平心而论,我也未曾见到过——我们曾一同寻找过“平均故障时间”图。安妥率(例如某装甲营的100辆坦克在某特定的一天只有99辆可以工作)仅能简单的反映出补给链的效率或一些易于损坏的部件所需维修工作

量的急缓,而并非坦克的故障率。在未能看到这些辅证之前,我不作评论。】

另一方面,引擎无法运行超过1500公里,它的平均寿命约为1000公里。更换引擎的工作需要一名由(机械专业的)军士及8名人员在三梁起重机或豹式抢修车(一种基于豹式坦克底盘的维修坦克)帮助下工作8个小时。

主炮可以采用相同的设备在几小时内更换完毕。德国的维修部队表现出了惊人的工作效率。

由此得出,豹式坦克无论如何都绝对不可能是一辆战略坦克。德国人为了延长引擎寿命的效益不惜血本的通过铁路运输进行转移(甚至是仅有25公里长的短途)。

“战略坦克”的定义指的是:战争中后期美国和英国的坦克,例如雪曼、克伦威尔、彗星,被寄期望于能够在需要时靠它们自己的动力进行长途机动。这可指望不上豹式坦克。

豹式坦克真正的弱点在于它的主减速器,被设计的过于脆弱并且平均使用寿命近达150公里。

【“酋

长”笔记:这便是詹提思先生为何没有将其与引擎部件放在前面一同论述的原因。究竟“可靠性”指的是“永远可靠”,还是“在你需要的时候永远可靠”?那么这些缺陷是否在其他时刻反而有着更加可靠的优点呢?这里值得提出希拉里·多伊尔的观点,晚期豹式坦克的质量鲜有不可接受的情况:详见“思考坦克”行动的讨论{译者注:Operation

ThinkTank,坦克世界于2012年举办的活动,该活动邀请了6位历史学者进行了长达4小时的访谈,详尽讨论了由30年代至50年代装甲力量的变迁。}】

一半在1944年诺曼底被遗弃的豹式坦克被证实为主减速器损坏。

一颗老鼠屎坏了一盆汤。豹式坦克有着很多优良的品质,但其中我们还是找到了一些弱点。

为避免这些零件损坏,请留意以下几点:当在上下坡、不平坦地形行驶时换入低档位要特别小心。在此之上,豹式坦克绝不可以在未解耦主减速器{解除与减速器的链接}之前被拖曳。最后,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绝对不能将两个操纵杆同时操作。

美国坦克手时常观测到豹式坦克能够“原地转向”——它可以通过将一侧履带前移、另一侧后移的方式转动到指定方向。雪曼坦克就没有这个能力。但是经验教训告诫了法国人绝对绝对绝对不要使用这个功能。战斗当中能够原地转向是一个的优势……如果不会在其后便瘫痪掉整辆坦克的话。

扔到后甲板或引擎排气口处的烟雾弹将会引发火灾。

豹式坦克的车体是水密设计的,以便涉水行进。不幸的是这便引发了燃油和机油聚集在发动机舱的副作用。德军报告经常抱怨豹式坦克发动机带有自燃倾向的问题。法国附议。

行路结构对高爆弹极端敏感。口径为105毫米及以上的高爆弹可以瘫痪整辆载具(1944年12月8日,拉梅尔斯马)。

这并不出人意料。哪怕最先进的现代坦克的行路结构也会在105毫米高爆弹的攻击下受损!

碎甲弹或75毫米弹药连续轰击前装甲板的同一点便可以击穿它或引发焊接点崩裂(1946年,Miinsingen)。

美国于1944年夏季的射击测试和苏联的战时测试中都观测到了焊缝开裂的现象。

任何情况下,(豹式)火炮的射程优势都应当物尽其用。2000米距离上的射击也能有着不俗的精度,而大多数命中的距离范围在1400米到2000米之间。弹药的消耗相对较低——平均第4到第5发便能命中,即便是使用高爆弹。

这个观测结果描绘了豹式坦克最令美国(和苏联)坦克手恐惧的一方面。它的火炮在远程时精确且致命,而其装甲则能够抵御住接踵而来的还击。尽管有着引擎动力和速度上的优势,豹式在近距离接战中时常能够被智取。但当视野开阔时,豹式便是一个残暴的对手。

也许大多数法国对豹式坦克的经验观察描述是基于他们对中南亚地区中国装甲力量的顾虑所作出的回应。当法国政府警惕到中国共产党接手了苏制斯大林坦克时,他们

总结出法国驻东南亚地区(今越南、柬埔寨、老挝)武装力量需要强而有力的机动部队以抵御任何中方干预。他们考虑过部署豹式坦克过去,但最终认定由于其偏远的殖民地缺乏铁路基建而不可能提供豹式所需的支援。

结果,他们部署了装备美制M36坦克歼击车的部队。而豹式坦克,纵观其勇猛,也只能唏嘘一声“此非战略坦克”。

总结

许多军事史学爱好者似乎都信奉着二战德国装甲力量无可匹敌的神话。但事实上,任何坦克都有着优点和缺点。

法国装备服役了多年豹式坦克。他们对于豹式的评价,源于他们大量的操作经验,提供了对这辆独具魅力的坦克的一个独特而又公正的视角。

它是强大的:火炮万里挑一、前装甲精良无比。这些特点,结合着精打细琢的观瞄设备,造就了豹式这辆强悍的远程坦克杀手。

但是豹式的机动性超过了被时代所限的汽车工业技术水平。用40年代中期的德国汽车工业技术妄图打造有着600匹马力引擎、原地转向功能的45吨“中型”坦克是不切实际的。结果就是使它成为了战场上的厉鬼,战场下义气于路旁的孤魂

第九十五章装填中

“快装填!这一发可是关键的一发哦!”

少女一边盯着瞄准镜中的丘吉尔VII,一边开口对着优子说道。

“了解~,就交给我吧。”

仗着超能力,少女之前直接在两百多米开外进行了移动射击。当然这也就是在平坦的城市公路上了,要是换成泥地少女可不敢这么玩。总之由于少女之前没有停车,而是采用了移动射击的方式,所以少女的战车现在依旧保持着50km/h以上的速度。

此时T34与丘吉尔VII的距离,已经只有两百余米。以现在的速度,两车的距离在十秒之后距离便会被拉近到百米以内。

在百米之内,T34/85的BR365P击穿丘吉尔VII炮塔的概率便会大大的提升。BR365P在百米距离上的穿深足足有167mm,完全可以在正对的情况下击穿丘吉尔VII的炮塔。

少女丝毫不担心会无法击穿,因为少女知道丘吉尔VII的炮口肯定是对准着自己的战车的,所以炮弹的入射角可是说是无限的接近90°。而战车道中也是不存在WOT中的25%穿深浮动机制的,炮弹在靶场测试出来有多少穿深就是多少的穿深。

根据少女的记忆,在很早以前战车道中也是有穿深浮动机制的,只不过由于当年的一场战车道决赛才进行了改动。当年那场决赛也是真理和黑森峰的对决,在比赛的最后真理这边的一辆T34/76不知道怎么搞的,直接在300m外一炮秒掉了黑森峰这边的旗车虎式。

虽然T34/76使用的钨芯弹BR354P在这个距离上有着105mm的穿深,但是虎式的正面装甲也是有着9°的倾斜角的啊,而且实战中的虎式不可能不存在角度。后来一查记录发现那一发的穿深几乎到了25%浮动(上12。5%下12。5%)的上限,达到了116mm的水平,而当时在系统计算过之后的虎式装甲等效也只有110mm,于是直接击穿了这辆虎式。

旗车被爆,黑森峰自然输掉了比赛。输掉的黑森峰自然不会甘心,毕竟即便是在苏联对虎式的测试中,T34/76也要到200m的距离上才能勉强击穿虎式,这种300m开外打爆虎式的主装甲情况实在是太过魔法。后来黑森峰直接向战车道联盟提出了抗议,再加上之前那些遇到过类似的魔法情况的学校也是对此十分不满,于是战车道联盟直接废除了穿深25%浮动的机制。

废除了穿深浮动机制之后,炮弹在战车道联盟中统一测试出来的穿深是多少就是多少了。

之所以要使用统一的穿深测试结果,是穿深这种玩意在不同的环境下用不同的靶板以及不同的标准打出来的数据千差万别。比如说在靶板阿伯丁,靶板较为质软,而美帝的穿透标准也较为宽松(炮弹打完之后只要靶板透光就算击穿),所以8。8cmKwK43L/71直接打出了232的数据,在使用钨芯弹PzGr。40时更是直接打出了304的魔法结果(这个结果也只有同魔法的美帝90HVAP才超过);而在靶板硬度较高和穿透标准更严格(弹体穿透80%才算击穿)的苏联靶场,这玩意才打了个168的穿深,而在同批测试的D25T都有167的穿深。

这也不难解释为什么理论上零距离也无法击穿虎王炮塔的D25T,而在库宾卡的测试中一发击穿了虎王的炮塔。

当然,这也不能轻易下定D25T的穿深和KwK43差不多的结论,毕竟D25T在阿伯丁的测试也只有201mm的穿深(当然,在实战中由于大口径炮弹的冲塞效应和崩落效应,反装甲效果是不会差就是了)。或许是KwK。43的炮弹由于是尖头所以对质软靶板效果较好?又或者是KwK。43在把靶板打透光这方面有优势?谁都说不清楚。

总之这玩意十分的魔法,在不同的靶场完全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而这也经常成为了网络上苏粪和德棍开喷的理由,德棍经常拿着不知道从哪里弄来的KwK43有着250mm穿深的表格说毛子黑德,而苏粪也是拿着D25T百米穿深201mm的数据鼓吹D25T。

最终战车道联盟对所有型号的火炮进行了统一的测试后,真理自然成了最大的受益者,炮弹的穿深基本都高了一截。而最大的输家自然是桑达斯了,比如说桑达斯的76mmL52(M1A2……或者是M1A1来着?反正阿伯丁那张表上写的是76mmL52)的APCBC没了百米125的穿深,而HVAP那不科学的百米239穿深也跟着掉了一大截,其他的各种火炮也跟着掉了不少穿深,从此走上了被真理黑森峰吊打的道路。

咳咳,扯远了(泥垢了水了一千多字啊!),总之少女在这个距离上有着极大的把握直接干掉丘吉尔VII。由于之前双方几乎是在同时完成了开炮,那么现在的关键就是看那边先装填完成了。

虽然少女这边的85mm炮弹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