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采桑娘子:夫君有点甜-第20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岁叔谬赞了,我做的不过是我该做的罢了,身为一方地方官,自然要为一方百姓办事,否则要我何用呢?”姜荣安笑着说道。

    “这的确是,当官若是不为民做主,那是失职了,宁可无功不可有过。”姜平岁点点头,不得不说,姜家宗族里不是没有出过进士,当过县令的也有,他也有见过,像姜荣安这样有建树,且始终谦虚的人还真不多。

    想到家庙对姜荣安的重视,或许他的很有能力罢,否则平南县换过多少任县令,草棉多少年多少人在种,怎就姜荣安在的时候有了绒布的产生呢?

    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所谓的偶然碰巧,有的只是点点滴滴汇聚成的必然。

    “岁叔已跟几家签好契约?”姜荣安也觉得好奇,姜平岁是怎么说服苏家等人将绒布卖给他的,谁都知道单卖跟批发价是不一样的。

    “全部,不过染色实在是硬伤,不日我会在这边弄一个染坊,绒布的颜色并是单一的,也能如其他那般绚丽多彩。”姜平岁早就有了安排。

    他跟这些人家谈得很清楚,一样技术一个县独有跟一个府城独有完全是不同的,他甚至举了好几个例子来说明,其中就有天香县的。

    因为明白珍贵性,才会自发地去保护,当失去了特色也意味着失去了价值。

    姜荣安听得很清楚,也明白那些家族的人都是人精,完全知道要如何选择的,看来他可以找个机会将那个肥料方子拿出来了。

    而这个肥料方子就没必要公开了,掌握在一部分人手中就可,毕竟要保持一个地方的独有性,那么就必须掌握有某些独有的技术。

    唯一有时候是很好,但并不保险,最好的方法还是双管齐下,这样即使有一方失守了,另一方面也还能继续维持下去。

    “岁叔若是有所打算,最好是在芒种前就决定好,毕竟什么都需要时间。”姜荣安建议道,其实也有暗示的意思,他在任期间,可以给予一定的帮忙就会尽力。

    姜平岁看了姜荣安一眼,“这个我还需要跟家庙那边说一声,倒是你,这次任期满后,或许该休息一段时间了。”

    姜荣安听了不由微微皱眉,想要问最后还是忍住了,有些事情并不是那么简单的,有时候问出来并不是好事。

    或许该找个时间跟家庙那边好好联系一下,还有府城姜家,在自己不知道的地方是不是发生了什么事情,他相信姜平岁不会无缘无故跟自己说这话的。

 第380章 公开

    姜荣安将肥料的事透露给了苏家等几户人家知道,只给了能使草棉这一种属植物增加结果率的肥料制作方法。

    而人多口杂的情况下,平南县的百姓们渐渐也知道了姜荣安口中掌握着一个厉害的肥料秘方,据说在庄子里做事的人都能拿得到肥料,收成能增加许多,叫人很是羡慕。

    到现在姜荣安还是没有收到陛下批回的折子,也没有听说有什么新的政策,心里头还是有些忐忑的。

    虽说平南县的百姓们什么都没有说,但县衙里的衙役等都是有亲朋好友的,已有好几个人大着胆子来打探消息了。

    想了想,姜荣安决定将主要原材料给透露出去,这些都是需要种植收集的,等到陛下批准的时候,这些自然而然就派上用场了。

    所谓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一切事情办成都需要前期的积累,姜荣安心里已经决定,如果过了芒种还未有消息出来,他就将肥料方子公布出去。

    肥料方子的作用已经被宣传得神乎其神,每个人都是动力十足,几乎没有空着的地趁着春天还没过,赶紧种植。

    苜蓿草这东西野外有,平日里也就当野菜吃,牲畜也喜欢吃,还真没有人正经种过,许多人就互相研究讨论,倒也得出了不少的结论。

    庄子那边所用的苜蓿草,是直接野外收割来的,也是运气好,碰上有大片自然生长的,又在庄子的范围之内,没让牲畜给吃光了。

    如此近需求量增加,野生的自然是供应不上,只能人工种植,不管如何,能总结出经验来,也有利于肥料方子的传播。

    此外苜蓿这植物本身就跟豆类植物有肥田的作用,牲畜有喜欢吃,种多了压根就不怕。

    庄子里用了肥料的麦子和油菜,长得都很好,丝毫不比去年的差,姜荣安心里松了口气,等着京城那边的消息。

    要到芒种的时候,关于肥料的事终于公告天下,方子直接下发各个县衙,由县令张贴于布告栏,并组织人手给予百姓介绍讲解。

    鼓励百姓根据配方研究出适合的制作温度湿度等,并根据成果不同给予奖励,即使有失败的,也可研究对于什么作物有效果,并非失败了就是废物没有别的用处了。

    接到京城传来的旨意,姜荣安只觉得松了一大口气,这事儿终于能告一段落了。

    因着庄子里已经有制作过好几次并且大部分都成功的经验,因此姜荣安直接让元大爷亲自给人讲解。

    而制作失败的肥料,大家可以寻求最适合使用的植物,当然要施用到田地里也是可行的,就是效果一般般就是。

    百姓们对于官府总有一种莫名的信任,即使心里还存有会怀疑,但仍旧会会照着去做,只不过有的人认真有的人随便罢了。

    平南县有元大爷等人现身说法,绘声绘色地降了庄子去年的收成,还亲自带着人去看了地里作物的长势,所以大家在羡慕的同时也也愈发的用心。

    相比平南县的红红火火,南方各城镇都显得有些意兴阑珊,或许是鱼米之乡的关系,大家并不怎么关心,倒是比较贫瘠的地区会更关注。

    严父早就从姜荣安那边得到了信息,心里也一直有所准备,所以等县衙那边一公告,他回家就直接动手做上了,不再像之前那样遮遮掩掩的。

    刘父本来要找严父谈一下这个事,结果见到严父都开始行动了,心里奇怪,“我说老弟,这个方子随手步骤都写得很清楚,但期间会有什么样的变化也不清楚,你要不等青试验清楚了再做?”

    刘父看严父准备的原材料可不少,就知道他不是打算只做一点半点的。

    严父抬起头来,笑着说道:“以前因为要保密,所以没跟你说,现在县衙发了公告,我也就没什么担心的了,在这之前,我已经做过好些回,有经验呢,收成真的有增加。”

    听了严父一番话,刘父不由目瞪口呆,他觉得他好像知道了什么了不得的事,该不会是他想的那样吧,这个方子是严父上交上去的。

    “你…这…哎,我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好啊,老弟你真是厉害,不声不响就做成了这么件大事,老哥我就跟你学了。”

    刘父相信严父不会骗自己的,这么多年的交情下来,对方是个什么样的人自己还会不清楚吗?

    “这个方子也不是我研究出来的,不过是率先做了试验而已,不过原材料不够,得先种那个,囤积起来。”

    严父在脑中算了算,“其实,制作成功是成块状的,可碎成粉,若是失败的话就是水状或泥状,作用要减弱许多,或是专门针对其他植物。”

    “老哥啊,我可是想好了,这方子公布出来,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制作成功的,我就想啊,专门做这个肥料,一袋一袋地去卖,可不比种地轻松吗?”

    刘父想了想的确如此,可即使不卖肥料,去给人制作肥料,这单单是工费也有不少呢,“老弟,还是你的脑子好使,我都没想到这一点。”

    “来,我给你打下手,你跟我说说其中的窍门。”刘父说着,就勤快地帮忙起来。

    古氏往外头瞅了一眼,就继续坐着做衣服,方氏的夏衫都旧了。

    方氏愿意跟着严父回来,不管是谁心里都是松了一大口气的。起码严父和严二叔不用府城三化县来回的跑,毕竟路途遥远,大家年纪都不小了,路上难保有什么意外。

    严二叔现在心态变了许多,在严正堂的劝说之下,不说种地,但是收拾几亩菜园子,看一看桑林,倒也是悠哉,只是与钱氏之间的关系仍不怎么好。

    不用担心方氏那边,严二叔终于想起了儿子年纪已大,是时候娶媳妇了,这种应该是做母亲的操心,做父亲的掌眼。

    鉴于过去钱氏的要求和想法太离谱,严二叔决定去请严父古氏帮忙,好歹儿子也考中了进士,即使不为官,那也不能太差了去。

    想了想,严二叔打上一壶酒,买了一只烧鸡,才上严父家门,先去见过了方氏,说明了来意。

 第381章 学堂

    “正堂啊,的确年纪不小了,你怎做父亲的,这时候才知道要操心。”方氏责备道,严正堂只比古青娅大不了多少,古青娅都是两个孩子的娘了,他还孑然一身。

    严二叔羞愧地低下头,“娘,以前是儿子混账,现在儿子知道错了,好在还来得及。”

    “这找对象,最重要的还是品德,也不要执着于家世,你找你兄长嫂子一起商讨去,务必在今年将正堂的终身大事给解决了。”

    有时候不得不说,风水轮流转,本来看起来很风光的二儿子一家,如今却是支离破碎,昔日让人瞧不起的大儿子一家,却是教人羡慕,真让人感叹不已。

    “娘您说的是,我定不会做那糊涂事了。”严二叔种种地点头,三个儿女中,两个女儿不争气,能值得期待的也就儿子了。

    等着严二叔的脚步声离开,方氏才长长地叹了一口气,俗话说子不教父之过,而母亲的责任更为重大,若是当初明智二儿子两口子有错而指责并强硬改正,哪有如今的这些事呢?

    心不正则行不正,自然招来祸事,大孙女严红娟嫁在天香县,可谓是衣食无忧,可是心比天大,有些许心思被婆母发现之后,看管甚严。

    而最差的要数严红绫了,竟然跑去给人做妾,在府城的时候,她也才知道,严红绫本来被牵线给方家大夫人的侄子做妾的,结果不知怎么弄的,就成了一来此做生意的富商的妾室,此后消息全无。

    反观古氏养出来的几个孩子,两个女儿,一个贵为状元夫人,另一个也订了亲,虽说家境普通,但也乖巧听话,更别说两个儿子了。

    总结起来,母亲的教育要重要许多。方氏也有些心酸,临到老了才明白这个道理,只可惜没机会重来了。

    “堂哥,你在做什么?”严青禾见严正堂还趴在桌上奋笔疾书,有些好奇他在写什么。

    一看发现他在抄写一本善书,严青禾的脸色不由正了正,不敢再乱开玩笑。

    “青禾啊,你来找我有事吗?”严正堂放下毛笔,侧头看向严青禾,“吃过饭了吗,要不等会去吃粉?”

    “没什么事,就是来看看你,书院里还习惯吧?”严正堂现在天香县的书院里做一个夫子,也就休沐的时候才能回家。

    “还行,你呢?”严青禾同样没有任职,不过比起严正堂正正经经地找个书院教书不同,他却四处走动,打听收集一些故事,在着手写书,同时也帮着订正县志,倒要自由得多。

    “还算轻松,主要是教孩子启蒙,有时间就抄录一些善书放到土地庙那边赠送。”对于现在的生活,严正堂很是满意。

    “这是好事呢,我姐以前说过一句话,大家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