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这就是我-第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走进办公室,握着他的手说:“今天主任有什么好事光顾学校?”
  丁主任长叹一声说:“唉,现在办事真难哪!我一个孩子今年初三毕业,成绩不太理想。想给他留一级,可教导处怎么也不同意。你不同意留级我就要求转学总可以吧?可肖主任还是说不行,说破了嘴他也不同意。”
  我听了丁主任的诉苦,眼前顿时闪过一道亮光,心里立刻冒出一线希望,就象天掉馅饼地生金,我兴奋地感觉到,最后的机会来了!
  我解释说:“主任不太清楚学校的情况,现在上面对学籍真的抓得很严。上级明文规定学生不得随意留级和非正常转学。一旦发现,学校是要承担责任的。”接着我以老熟人的热情主动提议说:“不过,丁主任先别着急,我去给你办办看,你稍等一会。”
  说完,我就离开校长室到教导处对经办人徐老师说:“徐老师,这个学生是我的亲戚,请给我办一个转学。”
  徐老师一口拒绝:“刚才肖主任已经说了不行。”
  我有点着急地说:“可能肖主任不知道他是本校老师的亲戚,请麻烦你通融一下。”
  徐老师就是不卖账,坚持说:“你去找肖主任,他不开口,我不敢办。”
  我一想,这也难怪徐老师。主任已经表了态的事,她又怎敢擅自改变呢?看来非找肖主任不可。我又到主任办公室对肖主任说:“肖主任,这个学生是我的亲戚,请你对徐老师说一声,给他办一个转学。”肖主任也说不行。一急之下,我只得把实情招了出来:“肖主任,我实话对你说,这个学生的家长是e局办公室主任,我老婆的工作安排全篡在他手里,如果不是这样,我也不会为难你。”肖主任表现了一些理解,但还是不表态说行。
  他不表态,事情就办不成。我理解肖主任的难处,近几年的政策确实是越来越紧,转学和留级对学校来说,确实不是件小事。但是这一回,我不得不请求肖主任破例,因为这个学生的转学和留级,实在与我关系重大。这一次对正秀来说也许是最后一次机会。如果这一次机会与我擦肩而过,势必对我的家庭生活、夫妻关系造成严重后果。我陈述利害之后,肖主任仍不松口,我的暴躁性子又有点抑制不住,嗓门就失了控制,几乎是以一种咄咄逼人的口气说:“这个学生你办也得办,不办也得办!”肖主任不愧是颇富修养的老主任,面对我的无理取闹,他不但不生气,反而笑了起来。他虽然未开口说话,却明显地看得出来,他对我是理解和同情的。我也以缓和的口气再次请求说:“肖主任,请你开了这次绿灯吧?”肖主任只是微笑,仍不吭声。我便顺水推舟地说:“肖主任,我去办了,啊……,如果徐老师一定要你表态,只要你照个面,不吭声也行。”走到门口,我又回头加了一句:“千万不能说‘不’啊!”
  我又回到徐老师办公室,毫不含糊地说:“徐老师,我对肖主任说好了,他同意了。”徐老师真是个忠实的老好人,她还是坚持非要肖主任亲自对她过言不可。我有点生气地说:“你怎么这样古板?”无奈,我只得大声叫肖主任过来。
  肖主任听到我叫他,真的来了。他在办公室门口一出现,我便既对肖主任又对徐老师说:“你看,肖主任来了吧,肖主任,我刚才是跟你说好了吧?”肖主任站在门口,也不入内,也不说话,只是笑了一下就走了。我说:“徐老师,我没有骗你吧?”
  徐老师这时才转过调来,既诉苦又解识地说:“金老师,你是不知道,我们办事的人难啦。”边说边拿出有关资料开始填写转学证。
  我说:“徐老师,转学证请你这样写,在存根上写初三,正文写初二。”这一回徐老师没说话,按我的意思佷快填好了转学证,盖上章,交给了我。还说了声:“金老师,对不起,理解万岁!”
  我说:“理解理解,谢谢谢谢。”
  我给丁主任的儿子既办了转学,又办了留级,两个目的都达到了。我把转学证交给他时,夫妻俩喜出望外,连声说:“太谢谢了!太谢谢了!”
  在送他们出校门的路上,我把妻子的事如实对丁主任说了,请他高抬贵手,帮忙放行。主任连连点头说:“这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没问题。”几天后,我在街上碰到主任,他主动叫住我说:“你爱人的事全办妥了,准备上班就是。”
  终于过了最后一道难关,办了最后一件难事,我这才感到一身轻松,觉也睡得着了,饭也吃得香了。
  至此,我与a领导,d老师都已各得其所。当年,我们曾是肝胆相照的诤友,如今仍是见面如故的旧交。镜中的我已是老弱残兵,生活中的他们也都步入了中年或接近老态。我们之间的这段经历确曾带来一些不快,但却使我们成熟了许多。从这个角度来看,不能不说这是我们共同拥有的一笔难得的人生财富。每当我听到a领导辖区的干部群众满意他的民主作风和关心下级的时候,每当我耳闻d单位的同事议论他的踏实工作和谨慎为人的时候,我就会产生一些莫名的遐想——如果人真的会有来生,如果我们能回头重来,或者我们都能再活一百年,我们的友谊将会永恒,我们之间再也不会发生任何不该发生的事情,我们肩负的职责一定会履行得更好更好……。生活是美好的、公正的。我们都有权享受生活的公正与美好!因此,我们都应振臂欢呼——生活万岁!
  第十二章弱弩之末
  导读﹒偶感(二十)
  爸爸调入县城一中任校办工厂厂长,在这个岗位上一呆就是四年。爸爸常自责地说,这是他虚度光阴的四年。
  这期间,他多次向领导请辞厂长职务,要求下班当老师,当班主任。但因无人接手,直到一九九二年八月,年过半百的他才如愿以偿。
  可是,老态龙钟,学历低微的爸爸,家长信不过,学生信不过。分在他班上的学生纷纷要求换班走人。爸爸不敢强留,怕误人子弟;也不敢放行,他无权让一个班在他手上散了。爸爸只能以商量的口吻说:“请你们在班上暂留一个学期好吗?到时如仍不满意,你们愿去哪儿我都放行。”
  啊!爸爸,你给学生和家长留下了选择的空间,可没给自己留下一点进退的余地呀——一个学期很快过去,如果到时留不住学生,你怎样面对难堪与尴尬!
  不仅如此,爸爸还不听众人劝阻,收下一个连小学也没念完就走上了社会的大龄学生!我了解爸爸,在他的心里只有责任,从不计风险。
  爸呀,你都年过半百了,怎么还象只初生牛犊啊!
  待后请看——十二、弱弩之末。
  第十二章弱弩之末之一虚度四年
  幸福无故事,顺境易平庸,无为是虚度。我调一中的头四年就是虚度光阴的四年。
  一九八八年六月到一中上班后,学校分配我负责校办工厂,还挂了个厂长的头衔。尽管当时目睹许多老厂都停工停产频临倒闭,尽管一中校办工厂已是冷落萧条毫无生气,但我还是乐意接受了学校的安排。我想,只要用心去做,外行可以变内行,死厂可能变活厂。我想试着啃一啃这块硬骨头。
  一中的校办工厂前几年也曾红火过。那时办饮料厂,开电瓶修理铺和无线电修理店。当时的校办企业可以称得上是一中的一个不大不小的聚宝盆。可是不久饮料厂因卫生条件不合格而被迫停产,电瓶和无线电修理也因技术骨干纷纷离厂自辟财路而迅速关闭。校办工厂就这样滑下了坡底。此后不久,学校又找到了一条靠水吃水的生财路。横贯东西,将县城分成南北两区的锦江,就在一中门前不足五十米处经过。江中河沙资源丰富,不少当地农民就靠一条小船,一杆铁勺,将河沙一勺一勺捞上船,运上岸,卖给建筑单位,也纷纷发财致富。看着这一江金银,一中动心了,一下子贷款六七十万,抢时修建了水泥码头,很快从福建买来了机械挖沙船,紧接着招聘了工人,调来了厂长。就这样办起了全县第一个机械挖沙场。眼看着一中的校办工厂又要兴旺发达了。可是大船下水不久,生产刚刚上路,一帮帮摇小船,握铁勺,举铁铲的个体农民,就凭着人多势众,或者说就瞅着全民的事业无人敢挺身捍卫,硬是把一中的机械挖沙船给挤得无处安身!河沙资源明明属国家所有,可两岸农民说这段是我甲村的,那段是我乙村的,就是不让一中的挖沙船抛锚采沙。这样,若大的挖沙船在自家门前的水面上却无插篙之地。即使船被迫停产靠岸,晚上也会有人上船拆零件,凿船底,弄得机器不能运转,大船沉入江底。最后,逼得一中只有把船低价出租给了当地人经营。
  出租的船虽然经双方协商签订了合同,定下了承包费,规定了付款方式,还进行了公证。可是到了交费时间,钱总是收不上来,承包人总能以种种理由拖延或拒绝付款。如此折腾了几年,结果是船被弄得百孔千疮,机器被搞得破损不堪,连花大价钱修建得平平整整的水泥码头也被人家占了,而钱只能由着别人赚。这样,不但几十万元贷款见不到效益,就连原来的一点老底也被淘了个精光。于是,引进的厂长在咒骂声中走了,以后又连续换了几任负责人,也没能让校办工厂起死回生。
  一九八八年,我走马上任,接下了十四名大集体工人,几间破瓦房,一条尚在别人手上,需费一番精力才能收回的破船,外加一十五万元银行欠款。账面上虽然还有不足万元的现金,但在没有分文收入的情况下,那是几名管理人员的活命钱。这就是供我运作的全部家当。
  我深深地意识到,当务之急是尽快组织生产,赚点活钱。新的项目一时难以找到,我的视线就盯上了那条还在别人手中的挖沙船。锦江水面,每天都有许多大小船只在忙碌作业。我虽然没见过一中的挖沙船是什么样子,但是我想,既然在人家手里能采沙,为什么就不能在我们自己手上采沙?于是,我的第一个想法是尽快把船收回。
  在公证处的全力支持下,几经周折,最终总算把船收回了,停泊在自己的码头旁。船开回时,我不在家。回来以后,接船的老师简单地说了一声“船停在码头边,交给你了”就匆匆地离开了。我下到码头走上船,只见承载机器的两条木船,船板已严重腐朽,用手一掐就能剥下一片;木板与木板的衔接处缝隙纵横,大缝用破布堵上了,可小缝仍进水如泉,如不及时排水,随时都有可能沉没;再看机器,不但严重变形,而且不少零件都已不见踪影。而那几条运沙的小船也都快要寿终正寝,不作大修,无法承担生产任务。没想到费尽心机接过来的竟是这样一堆朽木废铁!这时我才明白那位接船的老师为什么象送瘟神似的把船往我手上一交就离得远远的。
  船是接过来了,不但无法组织生产,反而惹了一大堆麻烦。就象家里平白添了个危重病人,需要有人日夜护理。
  首先船四处漏水,需时时堵漏。船到码头正值梅雨季节,连日大雨,船舱中最易积水,需有人不断排水。机器在外,难保无人破坏,需日夜守护。我们无钱,请不起护工。一切只能靠几个还在领工资的女人和我这个厂长。白天由办公室几个女人轮流值班;晚上无人可派,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